您的位置:首页 >金融 >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有了顶层设计

2018-04-11 16:52:28

截至2017年末,我国内地共有34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并投入运营,开通城轨交通线路165条,运营线路长度达5033公里。无论是城市轨道系统的发展速度还是建设规模,均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与成熟有序的铁路线网相比,千城千面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依然面临不少挑战。

“随着我国开通运营城市不断增多、新增运营里程迅速增加以及线网规模持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压力和挑战也日益加大,在管理体制机制、法规标准体系、规划建设与运营衔接、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小明说。

为此,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切实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为目标,在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法规标准、创新管理制度、强化技术支撑等方面提出了有关政策举措,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有了顶层设计。

关键设备准入设“门槛”

一直以来,地铁准入门槛低,没有统一标准常为人诟病。

2011年7月5日,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A出口上行自动扶梯出现溜梯事故,造成数十人伤亡。当时的信息披露,仅西单一个地铁站,自动扶梯品牌便多达七八个。

正在建设的成都地铁5号线,是全国一次性开通里程最长(正线里程49千米)、车站最多(41个车站)的地铁线路。

“因为建设太快,目前除有统一验收标准外,其他如设计施工和招标等尚没有统一标准。每次上新项目,配备的通信设备都不同,不仅增大了建设成本,也给后期维管造成不利。”在成都地铁5号线项目现场,参加了多个城市地铁通信项目建设的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项目经理卢云说,为保障项目安全建设以及后期维保,该项目创新使用了智能化库管系统和工程统计系统等智慧管理方式。

“设施设备方面,存在型式不一、品牌繁杂,兼容性、系统性不强,系统运行不稳定、新线与老线之间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存在障碍等问题,给使用、管理和维护带来风险隐患。”深圳地铁集团车辆公司总经理侯文军说。

为此,《意见》提出制定关键设施设备运营准入技术条件,推动产品定型,建立质量公开和追溯机制,加强全面质量监管。完善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第三方评估制度。

安全服务要求贯穿全过程

北京市交通委数据显示,轨道交通路网日均客运量达1030.07万人次,同比增长3.6%;最高日客运量达1294.02万人次。2018年1月,北京地铁运营公司更新了目的地限流情况,常态化限流车站从73座提高至96座,这意味着限流车站占比已高达25%。

“地铁一般在地下15米以下,最深达70米,地下的空间一旦确定很难改变。因此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设计首先应当更重视线网规划的超前性。其次,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设计应当重视设计标准的科学性,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快,但标准和管理制度规范相对落后。”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申通地铁集团董事长俞光耀说。

激增的客流一再突破设计范围,既加大了运营安全的管理难度,也给乘客出行带来了不便。

为此《意见》要求,树立“规划建设为运营、运营服务为乘客”的理念,将安全和服务要求贯穿于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准确把握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合理确定制式和建设时序,量力而行、有序发展。涉及公共安全方面的设施设备和场地、用房等,要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部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

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

2017年12月6日,深圳地铁11号线因外部施工单位违规施工,造成地铁严重受损,被迫停运抢修,维修时间长达12个小时,11号线近乎瘫痪,严重影响了整个地铁网络的行车安排。据称这是深圳地铁开通以来最长的一次停运。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进入网络化运营,运营突发事件影响范围从单线向全网扩散,产生‘蝴蝶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信息传递、决策时效、联动协同、应急队伍及物资调度等方面带来了新挑战、新要求。”侯文军说。

另据交通运输部相关调查,一些城市的轨道交通应急演练存在模式单一、实战性不强、社会公众参与度不够等问题。

为此,《意见》提出,城市及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要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分工、工作机制和处置要求。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和应急培训,加大专业救援装备研发应用,建设国家级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演练中心。并且鼓励和支持有关方面加强专业救援装备的研发。强化现场处置应对,建立有关各方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科学处置的工作机制。(记者 矫阳)